为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2021-2035)》,全面推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启动了“‘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积极参加试点单位的申报工作,经省级推荐、专家评审,成功入选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科技教育活动是新时代科技教育活动改革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我校一直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教育领导和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整合科普资源,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环境优良,理化生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教学中心,标准化机房,科技社团活动室样样俱全;科技教育活动器材较完备, “创客空间”配备有3D扫描打印、激光雕刻等设备;“人工智能开发研究室”配备有开源电子、BLOCK、比特小镇等器材;“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室”配备有乐高积木、乐高FTC金属器材、VEX等器材;“工具材料与准备室、作品展示室”存放便于移动的分组工具及常用实验材料,并做到定期更新和维护,学生使用率高,项目资源对兄弟学校及社会开放。
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人工智能、创客活动,机器人教育、技术设计、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科技节、学生科技社团等项目已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从科技普及教育,到精英培养,再到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大赛以及科技示范辐射。学校能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突出科技体验、探究设计、实践制作,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型科技教育特色课程,有主题、有创意、有特色。新时代紧紧围绕“‘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的理念,开设科技设计与创新、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STEM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科技教育和实践课程。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各级重大科技竞赛活动取得骄人战绩,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中获奖220余项。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22人荣获一等奖;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项目中90多名学生获国家、省级奖项;在FIRST项目中国公开赛中60多人获国家、省级奖项;在WRO项目中30人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项目中40人次获国家、省级奖项。
学校科技教师队伍逐年加强,有国家级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王国军老师,科技和编程双强张俊杰、张玲玲、王宁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同样实力超群,金牌教练吴彦军、张小涛等多位教师。学校聘请王晓东等科学家,马恒等教授科技专家及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通过定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科技辅导员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健全。与河南师大等高校,22所等科研院所,华兰生物等企业基地及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建立联系,定期组织开展“科技馆进校园”、“学生进科研院所”、“学生进企业”、“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等科技教育研学活动。



落实“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工作安排:
在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上,积极参与基础人才培养项目五大学科竞赛活动和“英才计划”活动;同时加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等品牌特色活动参与度;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创客营等项目活动。
1、巩固我校数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地位,加强其他学科竞赛辅导,争取冲金夺银,进入国家集训队学科数与人数有较大提升,进一步精准英才计划培养策略提升。把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及省、市活动作为科普工作重要内容,认真组织河南师大附中FZRC科技创新团队,精心设计培养方案,用心制定培养计划,细心做足培育内容,争一(一等奖)夺1(第1名),确保我校“优秀机器人学校”领头羊地位,真正起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2、打造我校的科技传统项目水火箭、创新设计与智慧编程、小发明小制作、科技文化展演等科技作品一等奖、优秀组织奖。扎实推进我校“神奇的电流”这个作品将代表省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延期举办)。深化优秀学生入选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方案;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指导下,继续谋化科普日、科学素质、科学调查、科学影像、航天科普等科技活动开设方案。
3、继续积极承办了每年的中西部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初中语文、物理、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国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创客活动、科学等科技类国培项目,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活动培训,省市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科技辅导员、机器人教师培训等,既要确保我校省科技特色活动单位,又要彰显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品牌荣誉称号。
4、探索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优势等探索建立系列化、特色化的区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形成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规划。探索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创建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本校优秀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邀请知名专家授课,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专长的指导教师。与大学课程衔接、与国际课程融通衔接,开设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发明创造等特色课程。
开展“科创筑梦”科普行动,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创建科普教育基地,为全市中小学校双向选择和学生就近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平台,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场景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打造课后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从学校家长最关心的防溺水、防触电等民生安全科普,到课后业余生活学校学生最喜爱的人工智能、创意发明等富有成效的民生科普活动。推广科普中国应用,向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内容和相关资讯。开设科技选修课,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专家资源。培育壮大优秀科技教师。遴选推荐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作为我校科技教师、校外科技辅导员培训的师资力量。推动与国家、省市级科技教育社团,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搭建科技专家与中小学科技教师的交流平台。举办青少年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指导筹备成立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实施校外科技辅导员能力提升行动。举办开展科技教育竞赛。举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普演讲大赛、科普作文征集、科技小制作成果展示及创新教育系列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合联动,依托开设“空中云课堂”、线上科普报告等,提供教师线上教、学生线上学的科普平台,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手段,参观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学习科技创新课程和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更加便捷方便。宣传推介优秀典型案例。与省、市科技局、市科协成立日常工作联系协调机构,定期策划举办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专题交流研讨。深化“身边的榜样”宣传,放大裂变典型效应,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宣传。支持开展青少年科普研究工作,选树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积极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荣获:
全国创新型学校;
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培养实验机制实验研究项目示范学校;
全国首届高中生技术与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认定授牌);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特色单位;
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实践学校;
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河南省科学素质大赛优秀组织学校;
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十佳学校;
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学校;
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河南省机器人优秀组织学校;
河南省优秀机器人学校
新乡市创新型学校;
新乡市中小学生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优秀组织奖等。




